银监会公布的数据显示,自2016年四季度开始,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连续三个季度保持在1.74%,但不良贷款余额仍在持续上升。
8月14日,银监会公布二季度监管数据显示,截至6月末,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.64万亿元,较上季度末增加563亿元;不良贷款率1.74%,与上季末持平;关注类贷款余额3.42万亿元,较上季度末减少53亿元,关注类贷款占比从一季度的3.77%下降至3.64%。
总体来看,截至6月末,商业银行整体信贷质量平稳,问题贷款(关注加不良)近5万亿元。据财新记者多方采访,这既跟经济企稳这一关键因素、核销力度加大等相关,也跟各地纷纷成立债权人委员会后贷款分类不调整有关。
从2011年四季度开始,商业银行资产质量进入下行周期,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率结束“双降”,从2013年二季度开始持续“双升”,直至2016年底才变为“一升一降”。数据显示,不良贷款余额从2011年末4279亿元飙升至2017年中的1.64万亿元,不良贷款率从1%上下升到2016年9月末的1.76%。直到2016年末,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才出现罕见的首次下跌,至1.74%,这一指标连续三个季度不变。
商业银行关注类贷款余额则从2014年初的1.55万亿元迅速膨胀至2017年初的3.42万亿元,虽说今年二季度有所改善,但降幅略小。关注类贷款占比则从2014年初的2.5%飙升到2016年中的4.1%,后逐步回落至3.6%。
从账面上可以看出,银行的资产质量恶化的趋势有所缓解,但能就此断言乐观改善吗?银监会在年中工作会议给出的判断是:“当前银行业风险防控形势依然复杂严峻,不良资产反弹压力较大。”
银监会强调,要综合采取多种手段,加大处置和核销不良贷款的力度,防止新增贷款过度集中。
农商行信用风险持续释放
从各类银行业金融看,大行的不良贷款余额开始有一定减少,其他商业银行则有不同程度的增加,其中增加最明显的是农商行。
银监会数据显示,截至2017年6月末,大行不良贷款余额7872亿元,较一季末下降26亿元;而农商行整体不良贷款余额2976亿元,较一季末增长387亿元,增长率达15%。农商行不良贷款率也从2015年起突破2%,持续攀升至2017年中的2.81%。
同时,农商行的拨备覆盖率也下降最多。数据显示,截至6月末,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余额2.9万亿元,较上季末增加747亿元;拨备覆盖率177.2%,较上季末下降1.58个百分点。其中,大行、股份制银行和外资银行拨备覆盖率有所增加,农商行拨备覆盖率179.91%,较上季末下降14.7个百分点。
公开消息显示,有地方政府如甘肃省白银市,近期还专门召开了农商行、农信社不良贷款分析座谈会,会上市领导表示,辖内各家农商行、农信社不良贷款率远高于全市平均水平,要切实有效控制不良贷款居高不下的局面,按期完成不良贷款控制和下降任务。不过,他也强调,“处置风险只是工作的一个方面,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是重中之重,各家农商行、农信社要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,促进经济的良性发展”。
民生银行研究院金融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一峰对财新记者分析,由于农商行自身的客户基础主要是县域的中小企业,还有相当比例的农、林、牧、渔业贷款,这些领域的高风险特征并没有出现明显好转,原有的存量潜在不良消化仍需要时间。
据财新记者了解,个别地方辖内共 11家农金机构,9家不良率超过8%。即便剔除农信社改制后遗留的大量不良,农商行信用风险也在持续释放。多位业内人士分析称,除了风控管理粗放、受限于当地经济等原因,农商行近年来在投资、票据上过于激进,不够审慎,也酝酿了大量坏账。
不良难言企稳
一位某省银监局副局长对财新记者指出,今年年初,银监会对重点地区、重点机构、重点客户、重点银行进行信用风险摸底,不良肯定比账面要高。一是分支机构难免要掩盖数据;二是成立债委会后,银行不得对企业抽贷压贷,企业的贷款分类自然就不会下调,大多维持原来的正常类贷款,或者仅下迁到关注类贷款;否则,企业的续贷无法进征信系统。不过他也指出,通过这个举措,还真有一部分企业活转回来了。
2016年初,银监会启动债权人委员会制度,要求涉及三家及以上的债权人、债务规模较大的困难企业,均应成立债委会。截至2016年末,全国已经成立债委会 12836家,涉及的用信金额 14.85万亿元。(见《财新周刊》2017年第7期“5000家债委会落地”)
国际评级机构穆迪预计,未来12-18个月资产风险将有所缓和。其原因是:因经济稳步增长、大宗商品价格稳定及企业杠杆上升速度放缓等因素支撑,企业利润也将进一步回升,贷款总体逾期率将较稳定。
“整体行业不良分布上,我们没有注意到明显的变化”,王一峰则指出,今年的不良贷款依然集中制造业、批发零售和产能过剩行业;新增贷款主要投向基础建设、房地产和公共设施领域等。“经济企稳使得高风险领域风险下降,但是还无法判断面临拐点。”
除此,银监会数据显示,截至2017年6月末,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达243.2万亿元,负债达224.9万亿元,同比均增长11.5%。这意味着所谓的银行业“缩表”还未发生。
不过商业银行的资本持续承压,“补血”越来越急迫。在多家银行发行可转债、优先股、IPO后,商业银行加权平均一级资本充足率11.12%,较上季末下降0.16个百分点;加权平均资本充足率13.16%,较上季末下降0.11个百分点。
本文仅代表开云体育观点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开元官方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评论列表
发表评论